之前,人们用AI生成好看的背景、一键P掉图片中最丑的人,多是图个乐子。
但没想到,有一些人开始用AI骗商家钱了。
7月24日,“AI仅退款”话题登上了热搜。在这个话题中,有商家反映,一名消费者直接将 “商品损坏” 的图片发给客服后,平台便自动同意了退款。
还有消费者拿着漏液电池、打碎化妆瓶的图片申请仅退款,但这些破损处透着诡异:裂缝没有玻璃碎,漏液电池旁放着不相关的牙刷,让商家不得不怀疑这些图片是AI生成的。
更有消费者露出马脚,图片上的豆包AI水印都没关掉。
网友纷纷评价:
“AI还没替代人类,就开始替人类背罪了!”
“这件事的最终受害者只有老实的商家和老实的顾客。”
一、鞋底裂缝带AI水印,丢东西冒出两只手
这其中,B站一位拼多多卖鞋店主的经历尤为离谱。
7月14日,这位店主发布视频称,他在拼多多后台收到一条投诉处理,一位顾客称买了他店里的鞋,已经收到货,却申请仅退款122.4元。
顾客填写的理由是“假冒品牌”,但具体原因却写着鞋子只穿了两天鞋底就开裂,还发错了颜色。
一开始,商家并未处理这一申请。
随后,顾客补充了两张照片,要求补偿30元。
其中一张照片显示鞋子有很大的裂缝,图片左上角还带着“AI生成”的水印;另一张则是鞋子开胶的画面,右下角有得物的水印。
商家看到水印后,当即驳回了退款申请。
可这位顾客并未放弃,竟找软件抹去了AI生成的标识,重新申请仅退款。新的图片里水印没了,但裂缝的位置和形状却与之前那张完全不同。
商家依旧没有通过申请,提出需要视频作为凭证,可顾客却表示:“图片也是凭证,不给通过就二次投诉。”
好在最终,这个退款申请还是失败了。
然而,即便是商家要求的视频凭证,如今也能被AI动手脚用来作假。
6月18日,抖音博主蔡宝宝表示,一名消费者要求仅退款一瓶“鞋边去黑剂”。
但在提供的视频里,破绽却十分明显:一开始是一只右手拿着产品准备放进垃圾桶,可下一秒,画面中突然多出了第二只“右手”,两只手一起将商品丢进了垃圾桶。
这还只是最显眼的漏洞。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段视频的运镜异常丝滑,完全不像普通人手持拍摄的效果。
更奇怪的是,当这瓶“鞋边去黑剂”被斜着丢进垃圾桶时,瓶子本身却始终保持着笔直的状态。
二、AI生成效果大比拼
科小编用香蕉、苹果分别在腾讯元宝、豆包、即梦AI上进行测试,指令为“帮我生成图片:放了一星期后稍微烂掉的照片,不需要大面积,有一部分就好,原比例。”
其中香蕉生成出来的效果十分真实,确实看不出作假的痕迹。
点击看大图▼
但苹果的效果就稍微差了一些。
点击看大图▼
科小编还测试了豆包和即梦AI生成视频,用的是一张烧鸭、米饭、豆芽的外卖照片。
指令都是:“帮我生成一个视频:在这份外卖的米饭里面生成一只慢慢爬出来的黑色小虫子。比例3:4。”
豆包的效果很逼真。
视频中,稍微抖动的运镜,酱汁中逐渐变化的身影,一只黑虫子拨开豆芽和米饭,慢慢爬了出来,画面非常流畅,不过仔细看还是能发现是假的,但这需要时间来分辨。
即梦AI生成的视频则没有运镜,虫子周围直接糊掉了。
AI生成的图像和视频之所以能以假乱真,核心在于它学习了海量真实案例。
比如要生成漏液电池的图片,AI会先分析成千上万张真实照片,精准记住液体的光泽、电池壳的锈迹、漏液的流淌方向等细节,甚至能模拟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色彩变化。
生成视频时,它还会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像虫子爬行时腿的摆动频率、身体的起伏节奏,让连续画面衔接自然不突兀。
但再逼真的生成内容也藏着破绽,最常见的是细节“不合逻辑”。
像发霉的苹果,霉菌生长涉及菌丝结构、颜色渐变、光影交互等复杂特征,由于多数AI模型缺乏足够的真实霉变样本,生成的霉斑常呈现“块状分布”“颜色单一”的特点,与真实霉变的自然形态有明显差距。
视频中的破绽更易察觉。
AI处理连续帧时容易出现时间一致性问题,产生模糊效果,典型的表现就是周边区域突然消失或变形,导致很多生成视频看起来像“贴上去的动画”。
这种细节上的逻辑矛盾,正是区分AI生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关键线索。
三、但是,你以为只有买家会玩这招?
所谓无奸不商,用AI弄虚作假的不只有消费者,还有商家。
2024年央视曝光“AI 神医”事件,不法商家伪造张伯礼院士形象推销高价保健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张院士公开辟谣:“这些内容全是假的,从未研究或宣传过此类产品。”视频中“神医”形象存在明显AI痕迹(如手指畸形),但消费者仍大量上当。
2025年3月,AI合成视频中,古天乐、林峯同框“现身”推荐线上赌博游戏。经纪公司紧急声明否认合作,指出视频属侵权伪造,并报警处理。同月,“苗古金贴”用畸形手指的AI假冒传承人割消费者韭菜。
(图源:厦门追尖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号)
4月,张馨予声纹被克隆去卖减肥药;5月,孙俪、邓超夫妇遭大规模AI仿冒,推销保健品,其工作室紧急发声明要求删除视频,并启动法律程序取证追责。
(图源:邓超工作室微博)
从院士到顶流,从赌局到高价保健品,AI 换脸、声纹克隆、情感语录轮番上阵,播放量百万、点赞十万已成常态。
除了这种性质十分恶劣的造假,还有一批淘宝卖家也正在用AI造假。比如把化纤衣服P得跟丝绸一样高级,买家收到货发现手感跟抹布似的,还有把桃子P得又大又白,比猴哥吃的蟠桃质量还要好...
这波操作堪称“魔法对轰”,但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今年3月,淘天集团发文称,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平台同步上线新一代图像识别模型,对服饰、美妆、数码等高风险类目进行 7×24 小时全量扫描。
上线后不久,就累计拦截近10万张违规图片。
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也启动了“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3个月专项行动,重点清理违规应用。5月,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9月1日起强制标注AI内容。
但能否刹住这头“技术灰犀牛”,仍是未知数。
四、AI用户翻倍背后,仅退款问题更尖锐
截至2025年7月,中国使用AI产品的网民已从2024年底的2.49亿跃升至5.7亿,占全体网民40%以上。
2025年二季度,月均下载用户数排名中,豆包以2981.3万位居第一,DeepSeek以紧随其后,腾讯元宝、即梦AI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高普及率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让风险加速扩散。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问题中,任意仅退款占比高达50.36%,排在第一,仍是商家最大的痛点。
而AI生成的假图、假视频,无疑会让这一问题更加尖锐,这不仅考验着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商家的辨别能力,也对平台的监管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写在最后:
现在很多商家为了自保,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把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审核流程也越来越变态,要求提供带时间水印的开箱视频、销毁视频要有特定手势验证…
搞得正常退换货都跟通关打怪似的,这不仅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麻烦,也影响了购物体验。
但这个锅并不应该由AI来背,因为有问题的从来就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人,大家千万别模仿,这种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掘金网偶尔会遭受攻击访问不了,为防失联请加掘金网微信《加微信》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在加我的时候,一定要备注自己的来意,否则一律不通过,望谅解,谢谢。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 领导安排工作 如何回复才更靠谱(0)
- 2023: 关于社群运营的六个思考(0)
- 2022: “中国暗网”:资金盘、催收、原味丝袜,闲鱼沦为黑灰产集散地(0)
- 2021: IconPark:字节跳动旗下免费可商用图标库(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