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定律集结号,我开始了!

2021年5月20日18:00:00 发表评论

生活、工作、学习中,各个角落都散落着很多著名的法则、定律,这些定律法则经过很长时间慢慢沉淀出来的,多次被验证,被证明是正确的,是客观存在的。掌握这些定律,利用它们,我们能改进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果继续视而不见,你将付出更多代价。

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花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一将这些散落的定律法则放到一起,并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著名定律集结号,我开始了!

著名定律集结号(1)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成功没有捷径,不要一直活在寻求捷径的自欺欺人中。不要永远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忽视了他的付出。对于成功者来说,不管坚持的过程枯燥与否,有趣与否,他们都必将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心甘情愿花上一万个小时来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大都不是寻常之辈。

所以,不要学了点皮毛就自诩为专家,谦虚、低调,专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磨练出来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互联网这个大金矿,都想在网络上捞到一笔金,然而,大多数人之所以进入互联网,就是想走走捷径,更快的赚钱,想直接避开努力获得成功。说句真话,我也是如此,有没有捷径?要说有也的确有,身边到处都是捷径,只要你去做!时间不一定是一万小时,只要你去坚持!

著名定律集结号(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现在的互联网中,信息高度膨胀,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信息在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不对称使得营销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处于被动的处境,对于营销来说,这个成本是非常昂贵的。

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太常见了,别人坑你分分钟赚几万不就是利用的你的无知;搞培训的不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他们知道你不知道的;网络上卖电子书卖软件还是利用的你信息缺乏,你个你认为常见的小软件,别人却能卖几十到几百,信息越稀缺的人被坑得越多......等等。20%的人赚钱80%的人输钱也就是这么个道理。那么,如果你做营销,是不是可以从别人不知道但想知道的着手?

著名定律集结号(3)鱼塘理论

鱼塘理论是把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而把客户聚集的地方比喻为鱼塘。鱼塘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分析鱼塘里面不同客户的喜好和特性,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最终实现整个捕鱼过程的最大成功。

鱼塘理论衍生的鱼塘式营销现在用得非常多,除了企业,个人自媒体、个人营销者都非常喜欢用鱼塘式营销,比如微信、QQ群、QQ空间、论坛、搜索引擎等都是主流的“鱼塘”。采用鱼塘式营销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策略了,但是经久不衰,特别是现在这个玩圈子玩人脉玩熟人关系的情感经济时代,去中心化明显,玩营销慢慢从流量经济变成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手法更是效果突出。

现在,鱼塘式营销的的确确是一个不错的营销选择,我个人是非常建议大家“养鱼”的。

首先,建立鱼塘。鱼塘式营销要先建立一个鱼塘,这个鱼塘可以是QQ群、QQ空间、朋友圈等等。就是一个圈子,一个平台,一个人肉数据库,这和做自媒体选择平台很类似。

其次,引鱼入塘。有了鱼塘就要有鱼,并不是每一个都是鱼,这就是精准性的问题,要把意向人群引导到这个鱼塘里面来,主要看你需要多么精准的用户群体,当然这个是后期不断的进行筛选的。那么,如何引鱼进池?那么多推广引流技巧,我说过太多了,不需要贪多,不需要复杂,你把其中几个做好就能够为你的鱼塘带来不少鱼群。

然后,把鱼养肥。鱼弄进来以后,不要拿刀就宰,一来就宰,鱼肯定会跑,而且别的鱼也不会留。鱼塘式营销讲究稳扎稳打,长期经营,先讲关系后谈营销。引鱼入塘以后就要互动交流,而且还要经常给一些“营养丰富的鱼饵”,慢慢的养起来。

接着,淡定捕鱼。等到可以扑鱼的时候,不要心急,不要整天垃圾广告轰炸,更不要逮到一个就推销。鱼的胃口掉到一定程度,把意向建立起来以后,悄然撒网,才能捕获更多的鱼。俗话说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意思。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同样一个鱼塘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鱼,有些鲤鱼喜欢在下面,草鱼喜欢在上面,你把鲤鱼的鱼饵你投到了水面上,是钓不到鱼的。

再然后,持续养鱼。不论是已经到手的鱼还是在尚在观望的鱼,都要进行一下持续的饲养。对那些捕到的鱼要给以好处,被捕受伤的鱼要适当的安抚,捣乱的果断灭口,吃其他鱼的直接丢出去,纯粹打酱油的也没必要留,对尚在观望的鱼进行强力诱惑,你懂的。这个过程中,鱼饵不能断,并且你还要不断分析这些鱼想什么、更喜欢什么鱼饵、需要什么水草等等。

最后,重复营销。这个鱼捕了一次就要给他打一剂强心针,让他感受到好处,让他带动其他的鱼,让他拉拢还在鱼塘外的鱼。把你培养起来的用户进行下一步的引导,重复的引鱼,重复的养鱼,重复的营销,这就是鱼塘式营销的最大优势,只要鱼塘还在,只要鱼还在鱼塘,主动权就始终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著名定律集结号(4) 精神胜利法

严格说来,其实精神胜利法不能算作是定律法则,但我还是需要写出来,因为精神胜利法实在是一把利器,可保护人亦可伤人。

精神胜利法也正是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包括: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

精神胜利法尽管多为贬义,但也有褒义的一面,阿Q精神也是可以自我减压,而且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比起一些老为自己套上虚假的外衣而弄个焦头烂额的,实在可贵得多。有时候,精神胜利法也是不断在为自己打气,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而失去理智。

现在很多搞培训做内容的都喜欢心灵鸡汤这个东西,虽然很多平台都有特地的去打压,但势头旺盛,转发量总是居高不下,因为心灵鸡汤抓住人性,在谈人生时忽略艰辛过程、直接展示美好结果。它向用户灌输单一的世界观,不符合它逻辑的就忽略不计,用户很容易就忽略客观严谨的方法准则,变得头脑简单起来。

心灵鸡汤迎合了人们偷懒的心理,利用用户向往美好的心理,其实采用的就是精神胜利法来鼓动人的情绪,把负面的东西看成正面的,让人产生一种虚假的力量感,先用一个故事给你做个心灵马杀鸡,然后直接塞给你一个脑残结果,你还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你竟无言以对。

对于这个,我的看法是鸡汤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很有鼓励、激励的作用,有时候还能坚定决心,心灵鸡汤本来就与人生哲学只在一线之间。但是大家不要沉迷进去不可自拔,我们要懂得消化,懂得自己去判断好与坏,精神胜利法实在是一把利器,可保护人亦可伤人。

著名定律集结号(5)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极大变化。蝴蝶效应表示: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有人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微小的动作,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这就是蝴蝶效应。

关于蝴蝶效应,我想到的最直观的就是注意细节、把控细节。很多时候做网络推广营销的时候不喜欢注重小细节、小技巧,在执行得时候总是得过且过,大动作大方对就行,小东西随他去,有时候就算发现一些现阶段没有威胁细节也当没看见一样,不予处理,而往往结果败就败在这些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

有一句话这么说的: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就是细节带来的危害。

在现在网络营销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什么有前途,什么策略比较好,什么互联网思维比较高深等等这些大家基本都知道,到了最后还是要具体到一步步的执行,而这里其实就是细节的比拼,这才是成败的关键,你不知道哪个细节会在将来成就你,你也不知道哪个细节会毁了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细节处理,切勿以小而不为,成功往往就是由无数个细节堆积而成。

著名定律集结号(6) 28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也叫巴莱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营销学及企业管理学等,基本所有行业都适用。基本是我们最熟知的定律之一。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很多企业在营销中20%的品种带来了80%的销量,所以应该重点保持这20%的部分,然后在寻求突破。在网络营销中也是如此,20%的营销策略带来了80%的流量,所以要重点投入这20%的策略,不要忽视最基本的东西,更不要盲目跟风贪多。另外,你也需要找出那20%可能给你带来80%利润的目标用户,尽可能争取到这20%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用户群体,让营销更加精准。

对于个人,同样要注意这一法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这也就是我常说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只有24小时,能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很不错了,搞的那么复杂自己肯定会越来越迷糊的。

总言之,28定律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略,要用好“二八定律”,首先要弄清楚对你最重要的20%到底是哪些,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20%的要务上来。

著名定律集结号(7) 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所以,不管是销售还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个要点,即如果顾客没有把你推荐给别人,那么你的销售工作就不算真正结束。联系用户要善于发挥扩散效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不妨把顾客加以分类,而后要做的是留住现在的顾客,搜寻准顾客。

新用户的获取成本最高,这是不变的道理,而250定律就是本着这个精神进行后续营销,一方面维护现有的老用户进行持续消费,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用户带动其身后更多的用户群。所以,营销真正的开始是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成交既是本次营销的结束,又是下次营销的开始,而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和个人忽视的东西。现在互联网的营销讲究用户至上、体验至上、粉丝经济、情怀关照、打造核心用户,圈子营销等等其实不就是这一定律的拓展吗?
所以,当每次你想对不起你的用户,你忍不住想发火了,你不想搭理他了,你不想麻烦了,你就想他是个250。因为他的背后,可能250名亲朋好友或更多,这些人又会有同样多的关系,因此,你开罪了他,可能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相反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

著名定律集结号(8)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只待你的一扬手,车随时就停在你的面前。如果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冲刷了,但还是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玻璃扎了脚。

墨菲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强调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也就是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那有人说这岂不是要坐着等死?

NO,墨菲定律给出的启示是:面对自身的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这一点与蝴蝶效应类似。

著名定律集结号(9)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指出,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主要是告诉一些组织,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不能单纯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们在做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不要想着样样都要会,什么都要了解,什么都想去做,结果顾此失彼,一个都没有做好,还让自己越陷越深丢了自己的定位,连专长的东西都生疏了。

著名定律集结号(10)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主要结论是: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定律主要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帕金森定律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另外,帕金森定律也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比如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顺手做了。帕金森定律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所以,做事要专注要积极,拖拖拉拉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率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号称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

著名定律集结号(11) 鱼缸理论

鱼缸理论提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鱼缸就象征着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而鱼就是目标客户。经营者要做的就是先跳进鱼缸,实际深入到用户所处的环境,接触那些用户,学着和鱼儿一起游泳,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真正体验作为一个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然后,跳出鱼缸,站到一个相对更高更广的环境中,重新审视分析客户状况,以发现他们最本质的需求。

如果把商场比做战场,那么究竟谁是商战的主导?市场营销理论认为,顾客是市场主导。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实现组织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

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用户,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用户的需要而形成产品自我销售。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思维主要的就是用户思维,挖掘用户的需求,给出解决需求的价值。所以进入鱼缸里去了解用户,根据用户来定制产品是现在一直倡导的,传统的闭门造车,我做什么你就用什么的这套思维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也不能单纯只强调满足顾客需求,因为大家都在去致力满足用户需求,都拥挤在同一块市场上,这就导致竞争越来越大,出彩越来越难。所以,我们还应该跃入“鱼缸”,学会与“鱼”共游,在游泳中学会发现市场、开拓市场。因为现在不是缺乏市场,而是缺乏发现,不是缺乏商机,而是缺乏眼力。在顾客的需求下面寻觅潜在的机会,深挖用户需求、细分需求才能更好拓展和发展空间,这就是“鱼缸理论”的高明之处。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还有一句话是: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揣摩一下!

著名定律集结号(12)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经济学以及科学领域。名字来自圣经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在任何领域都属于自然法则。

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就是: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就会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

就和现在很多人做微商、做自媒体一样,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取得一定的成功,那么接下来做起来就是如鱼得水。马太效应讲的是一种优势的累计,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你每做一步都在不断的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所以你不想在任何所在的领域被打败的话,你就要迅速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地扩大。哪怕不能成为领头羊,那也得不断的进步,去积累你的优势,这样才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当目标领域强大对手有很多的情况下,这个优势是很难积累的,这就要另辟蹊径,寻找更为细分的市场,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著名定律集结号(13) 六度人脉理

所谓六度人脉关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通俗地讲: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不管这两个人相差多远,或者多么的遥不可及。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社会关系潜力,只是你没有开掘罢了!

六度人脉关系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通过网络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彼此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得到该人脉的帮助。在现实社会实践中,通过六度人脉关系理论所扩展的人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中进行着彼此之间的需求供应。

简单的说,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是你的第六度人脉。

其实这一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现在互联网下大谈的圈子和人脉,洛克菲勒曾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而在好莱坞则流行一句话,“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Tips:

赚钱靠思维,思维的开拓靠学习,每天学习一点点,时间久了你也会成为大咖,掘金网会不断更新,帮助大家开拓思维,希望大家长期关注!当然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一些赚钱技能,快速度过小白期,请联系掘金网《加微信》了解!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dinglv/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