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货架电商正走下坡路,我们要另辟蹊径,持续增长。” 畅销书《超级转化率》作者陈勇老师在「派代国内电商专题会」上分享道,“做生意时,大家往往偏好确定性结果,但搞流量这件事,带来的增长却充满不确定性。”
陈勇老师曾辅导57个行业头部公司,提升支付转化率,花费效果广告费用超过100亿元,单品最高ROI达到1:102。他表示,“从PC到移动互联网,从货架电商再到内容电商,媒介形式不断更迭——从BBS,到百度,再到微信、微博,直至如今的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依据历史规律,十多年后必然会诞生新的媒体平台,届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陈勇老师认为,很多电商老板,其实应该做流量的“牧民”,所谓“牧民”,就是哪里流量大,就将精力投向哪里,逐水草而居,先让流量快速起来。就像乘坐火箭,头等舱还是经济舱并不重要,关键是先登上火箭,到了平稳发展阶段,再进行精细化运营。
这个精细化运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就是“转化率”。在业务发展的早期,它的重要性,往往最容易被电商老板忽略。
一、90%的广告费都浪费掉了,要把转化率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我知道有一半广告费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假如真的只浪费一半广告费,那么转化率理应达到50%,实际上远远达不到,你90%以上买流量的钱,其实都被浪费了。”陈勇老师补充道。
“如果说搞流量属于战术层面,那么提高转化率则关乎战略层面。”陈勇老师透露,大多数电商老板,往往聚焦于紧急的事情,而非真正重要的事情。因为很多看似重要的事情,实则是因为紧急才显得重要。“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悲剧,就是经常把许多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比如转化率这件事极其重要,但由于前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今它变得刻不容缓,我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补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天天忙于应急处理。”
陈勇老师认为,提升转化率,靠的是把每个细节从“做了”变成“做到位”,它并没有一招见效的秘诀,需要从数据化用户洞察、全域精准引流、消费心理学落地页、拆解用户旅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做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能带来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在增量时代,平台和品牌方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存量博弈时代,在流量获取成本这件事上,其实平台和品牌方是有利益冲突的。“品牌方希望流量越便宜、越精准越好,但是平台为了商业化变现,则会把流量卖得越来越贵。”
陈勇老师表示,这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品牌方/商家要做的,就是搞清楚整个商业模式,实现总利润增长。要做利润增长,可以从三个板块入手:一是产品本身,二是流量组合,三是转化率提升。
但是国内目前的电商环境,产品早已过剩,如果你销售的是普通民用消费品,而非高新技术或航天发动机这类产品,单纯依靠产品本身打开市场,难度极大。
以女装行业为例,如果不能打造出品牌影响力,市场就会陷入无序竞争。国内有很多产业带,只要你有新品推出,不出两天,众多同行就会在同一平台跟风仿制。在这种环境下,时间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家要么同步推出相似产品,要么仅相差几天。
所以,在流量和转化这两个方向上做突破,可能更适合大多数电商卖家。因此,陈勇老师总结出了实现利润增长的公式:总利润增长=成交拆解×流量组合×超级转化。
先看成交拆解。通常我们的产品会在某些渠道进行展示,若客户感兴趣,便会点击浏览,这一行为能促使消费者与产品建立联系。
不管是天猫、京东、拼多多、亚马逊等传统平台,还是抖音、微信、小红书、Facebook等内容平台,均为消费者与商家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客户可以通过关注、注册、加入购物车、购买等互动操作,进一步深化这种联系。
在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中,有哪些我们需要关注的指标?接下来给你详细拆解。
二、超级转化率的实用公式,提升数十倍赚钱效率
以一家天猫期舰店为例,这家店铺,客单价100元左右。运营过程中,店铺首先遇到的是点击率问题,其次是到达率。这里的到达率,指的用户点击付费广告或免费广告后,详情页加载完成还没离开的比例。当前很多企业投放广告后,并未成功吸引客户,首批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影响天猫店铺到达率的,跟图片以及技术有关。我们通过4个办法进行了优化:一是改变图片大小(大长图里将首屏板块拆成3-5等分,加快加载);二是无损压缩;三是CDN加速;四是使用异步加载技术,优化后到达率能从78%,提升到96%。”陈勇老师补充道。
“这时候我们又发现,用户打开了页面,加入购物车的比例不够高。因为很多页面像是一篇长长的产品说明书,要知道仅靠说明书,就算用户看懂了也未必会行动。”陈勇老师透露,“我们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行动号召’,这里面一定要塑造紧迫感、稀缺性,告诉用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做足行动号召,选择有效的号召方式,加购物车的比例,也从19%拉升到48%。”
这还没有结束,还差最后的临门一脚,也就是支付率。陈勇老师表示,很多消费者加了购物车、甚至于都点了购买按钮,到了付款页,依然还不付款。“主要的原因是付款行为被外界打断。”
那怎么解决?付款本该是个瞬间完成的行为。如果都到了该付款的时候,还没付款,要尽可能短的时间,给他追个提醒过去!能5分钟,就不要等10分钟,能1分钟,就不要等5分钟。通过催付SOP能提升加购支付率。这一套流程下来,加购支付率也从20%飙升到57%,效果显著。
根据陈勇老师测算,这家天猫店铺优化后,曝光到支付的转化率从原来0.029%提升到1.051%,赚钱效率提高了36倍。
陈勇老师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各平台信息的到达率仅仅处于相对基础的水平。能否进一步提升到达率,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系统,而非人为因素。
在浏览商品页面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或者直接提交订单完成购买操作。在电商运营中,转化率是多个环节转化率相乘的结果。要知道,点击率本身也是转化率的一种。
国内和国外电商平台的点击率差异十分显著。就拿亚马逊平台来说,如果点击率能超过1%,每日销量大概率能达到数万。这可以通过亚马逊的点击率统计工具来验证。在亚马逊上,点击率很难超过1%,多数时候只有千分之几的水平。
但在国内电商环境下,点击率若只有1%,运营成效可以说是非常差的,毕竟做分母的基数极大,竞争十分激烈。
陈勇老师称,在超级转化率的公式下(超级转化率=点击率×到达率×加购率×加购支付率),每一个环节提升一点点,就有机会实现数倍、数十倍的赚钱效率。
这就需要电商老板能养成构建SOP的习惯。对于经常遇到的转化率问题,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稳健发展,获取更高利润。这是我们需要补齐的短板,以往,我们习惯凭借市场红利轻松取得业绩,误以为这是自身能力所致,而忽视了规范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这显然是错误的认知。
“人往往习惯因循守旧,沿用老方法难以发现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推动改变,循序渐进收效甚微,甚至可能无法实现改变。”陈勇老师补充道。
同样的思路,也可应用到直播带货上。
我们可以把直播间的转化率,拆解为曝光观看率、观看商品曝光率、商品曝光点击率、商品点击成交转化率。
以一个客单价2000元的家电成交型直播间为例,之前各项数据很一般。
“怎么去优化?首先用户刷到直播间,怎么让他愿意进入直播间?有人说送福袋或者说通过话术,这个答案是有问题的。用户在刷到直播间的时候,它是预览模式,用户是看不到福袋的,并且你不知道,用户在哪一秒刷到你的直播间,所以你没办法通过话术来吸引。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用背景板+主播的妆照吸引。”陈勇老师透露。
“用户点击进了直播间,你怎么让他愿意停留?有人说送福袋,没错。但这时你要问自己4个问题:第一,福袋里的奖品放什么?第二,福袋的参与条件是什么?第三,福袋多长时间开奖?第四,一个日不落直播间,或者三小时直播间送多少次福袋?”
“有人说,福袋里放什么还不简单吗?放优惠券。你要注意了,你在刚开播、营造痛点时、讲这个产品时、憋单时、逼单时,你的福袋里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刚开播,你要让系统给你推送部分免费流量是吧?那系统为什么推流?就是按照前5分钟,你的交易频率和你的互动量,所以这个时候你福袋里不是放优惠券,而是放平台的货币,比如说微信就放微信豆,抖音就放抖币。这个时候是所有人需要的,然后你在憋单的时候,你肯定要放优惠券,你要逼单的时候,就放【霸王餐】。”
陈勇老师表示,按这套方法优化下来,这个家电直播间转化率翻了近5倍。
“在日常的直播带货运营中,要经常问自己这7个问题。比如用户为什么要进你的直播间?如何留住用户?轮播话术怎么安排?如何促进现场下单?如何加互动和关注?”陈勇老师提醒道,如果对于这7个问题,你的答案少于50条,那你直播间的运营大概率是不及格的。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老板们一定要做SOP、抓细节,细节里面不仅有魔鬼,还有很多很多钱。”陈勇老师表示,流量广告投放,至少有一半的钱是浪费的,老板/操盘手要干的事情,就是要拆解成交过程,挖掘利润金矿,赶紧把这些浪费的钱,捡回来。
三、高转化率的详情页,用好这三类卖点
电商老板在提炼产品卖点时,往往容易自嗨,把自认为的产品优势,堆砌到详情页上面,转化率因此做得一塌糊涂。
陈勇老师表示,你(电商老板)认为的不重要,客户认为的才重要,要缩短客户的决策时间,就要把产品的卖点转化为客户的买点。这些卖点一般可以分三类:通用型卖点、独特型卖点、保障型卖点。
通用型卖点,是确保产品能真实解决客户的某类需求,确保行业存在的基础卖点,也就是证明产品是“有用”的。但是要让客户购买,光有用不行,还得确保产品“无害”,这就需要保障型卖点出场了,所谓保障型卖点,就是客户使用这个产品,商家承诺不会出现某些问题。
独特型卖点,有两类,一类是竞品没有的卖点,而你有,那你就做到了“人无我有”;另一类是竞品也有这个卖点,但你更优秀,那你就做到了“人有我强”。
陈勇老师提醒道,“整个落地页上,所有的卖点都集合在一起,不要超过8个。具体到落地页正文的第一个版块,如果在手机上看,可以约等同于手机第一屏的范围,卖点不要超过4个。经常看数据的电商老板应该知道,落地页的第一屏非常重要,不管是在手机上还是在电脑上,第一屏流失率普遍高达40%-70%。”
一般来说,在落地页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独特型卖点、通用型卖点,保障型卖点。能真正让消费者立刻下单的,不是页面上的一个促销活动,而是一套循序渐进的落地页逻辑。大环节上都只有三个:激发兴趣,建立信任、立刻下单。
陈勇老师认为,消费者不信任、不购买的原因多样,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本身没有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商家要设法激发其需求,不能急于求成。以销售流程为例,通常要经历激发需求、明确意愿,最后到下单这三个阶段。
运用上面的思路,就能知道在详情页的哪些点去优化了。一张高转化率的落地页结构,通常是这样的:消除疑虑→解决方案+优势→限时或限量购买优惠→温馨提示+问答。
首先,在主标题上,要给出核心卖点和信任状。卖点好理解,那么信任状怎么做?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说产品畅销、好评多,另一种是说产品拥有的专业资质。
“在卖点安排上,落地页第一屏先放2个独特型卖点,再放1个通用型卖点,最后放1个保障型卖点。如果产品或者服务的独特型卖点只有1个,那就多放1个通用型卖点。”陈勇老师补充道。
陈勇老师提醒,在提炼卖点时,一定要将产品卖点转化为客户买点。
以陈勇老师辅导陪跑的某品牌手机为例,原来的标题强调大师级人像镜组,这就是站在商家角度“自嗨”。站在消费者角度,他们更关心拍出的照片是否好看,所以修改为“新手变大师,轻松出大片”更能打动消费者,从这一需求出发,对页面进行优化,支付转化率有了质的飞跃。
“详情页的效果文案,需要遵循FB或BF法则,即属性(Feature)和益处(Benefit),你的属性下面,是必须配置用户价值的。而不是用FAB法则。”陈勇老师认为,商家需要尊重常识,详情页的制作,相比于追求漂亮好看,简单直接更重要。
再举一个陈勇老师辅导陪跑的空气净化器的例子,该产品是在亚马逊平台销售的。据调查,用户主要关心净化器两大功效,一是净化效率(除菌率)持续维持在高水平;二是净化覆盖面积大。
说到大面积净化,它的使用场景甚至包括别墅。“我当时跟做设计图的伙伴讨论,我说很多美国人住大house或别墅,那针对这类客户群体,产品净化面积大的优势就更突出了。 ”
陈勇老师透露,“原来他们在房子图标加上圆环,它表达的是方圆之意,而我后面改为盾牌元素,盾牌分为欧式和中式,盾牌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以及线框设计都需要注意,盾牌的设计比例和线框会影响其视觉效果,如果设计不当,会给人一碰就碎的感觉。”
根据这一思路,他把详情页的立方体图标,改成别墅图标,圆环线框icon改为盾牌线框,经过一系列辅导陪跑之后,当季主推空气净化器产品转化率,提升34.8%。
“其实做好详情页本身不难,但很多商家总是脱离常识,热衷于按照自己想法进行页面布局,还把页面设计得过于复杂,这样一来用户很容易流失。”陈勇老师感叹道,“规则很简单,了解消费者需求,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就行,转化率自然就高了。”
最后来看一个陈勇老师辅导陪跑的茶叶产品的案例,面临的也是同样问题。原来在策划主KV时,根据商家的卖点来设计,跟消费者关系并不大,加入“信任状”和“保障型卖点”后,转化率大幅提升至90%以上。
“有人可能会问,销量跟消费者有啥关系?你要知道消费者喜欢从众,你这产品已有一百多万人买了,我就赶紧抢,这个时候消费者已经不用思考了,这就是消费的羊群效应。”陈勇老师补充道。
写在最后:
陈勇老师的分享揭示了一个本质逻辑:在流量成本攀升、平台红利消退的今天,转化率优化是唯一可控的增长杠杆。通过拆解“点击率→到达率→加购率→支付率”的成交链路,将每个环节的转化率提升数个百分点,最终可实现数十倍的效率飞跃。无论是天猫店铺的36倍ROI增长,还是直播间的5倍转化率提升,都印证了精细化运营的价值。
传统电商依赖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终结。商家需要从“追逐流量洼地”转向构建转化率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建立SOP(标准操作流程)固化优化动作,如直播间福袋策略、详情页卖点分层、催付提醒机制等,将偶然的成功转化为可复制的系统能力。
媒介平台更迭是必然,但提升转化率方法论具备跨周期生命力。无论是当下的淘宝、抖音、视频号,还是未来的新兴平台,只有掌握“超级转化率”的底层逻辑,才能在流量迁徙中持续掘金。
电商竞争已进入“效率制胜”的下半场。与其焦虑流量枯竭,不如回归商业本质——用科学拆解提升每一环节的转化率,让每一分广告费都成为利润增长的燃料。正如陈勇老师所言:“细节里不仅有魔鬼,还有很多很多钱。”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任何一个项目都离不开流量,任何项目的本质都是流量变现,没有流量你拿毛变现,所以做项目的根本就是做流量,项目只是一种变现方式罢了,有流量的人根本不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