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便捷的功能,却可能造成资金安全隐患。
近日,“解除支付宝账号授权”这一话题在微博热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发现,在支付宝的“个人信息授权管理”列表中,被一键授权获取其个人信息的软件数不胜数,不少均涉及姓名、手机号、证件等敏感信息。用户陷入“授权泛滥”困境,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则是另一大“雷区”,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他们的微信或支付宝无故出现多笔扣费,金额大小不等,其中,许多受害者被盗刷的钱款被用于购买游戏道具或点券。
免密支付是指用户在进行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其他认证,直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旨在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然而,这一看似便捷的功能背后却隐藏着重重风险。
一、有人为薅10块羊毛,免密支付被盗刷1万
当下,在淘宝、美团、滴滴等各类生活服务平台上,免密支付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普遍的功能,无需输入密码,小额交易瞬间完成。
从实际案例来看,免密支付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当下,一些无良商家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点击,随后跳转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收取“会员费”。今年4月,陕西某地方法院发布的一起案情介绍称,一名原告手机丢失,他人盗用该手机,通过免密支付盗刷1.2万元。
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其曾在二手交易平台下单购买奶茶优惠券后,在短短两分钟内遭遇了10笔盗刷。“就为了省10块奶茶钱,通过第三方链接跳转支付宝,开通了免密支付,结果两分钟花呗被刷了10169元。”
上述网友还称,自己平时经常在上述平台购买优惠券套餐、会员券,但是每次都比较警惕。“但就是这一次,没有仔细考虑就造成了损失,还是要对免密支付和第三方链接一定要保持警惕心理,千万不要大意。”所幸的是,通过平台介入,该网友最终成功追回了9990元。
二、自动续费“套路”多
掘金网发现,不少掘友都曾遇到类似的自动续费问题,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消费陷阱。在有关自动续费的问题上,一些APP的“套路”是这样“玩”的。
套路一:“免费试用”不免费
苹果应用商店中一款拍照APP,在首页打着“解锁更高级功能——点击免费试用”的幌子,用户点击进去却被要求开通包月服务。原来,所谓的“免费试用”是先购买每月的包月服务,然后才能获得赠送的“7天免费”会员服务。
套路二:充值优惠“代价”不小
在一些APP的页面顶部,常出现“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5块钱充值一个月会员”等诱人标语。但消费者充值后,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连续遭遇扣费。
对于此类活动,部分APP往往在诱导性标语和图案上,使用夸张的字号,但在活动宣传页的某个“角落”,“悄悄”标注“1分钱体验会员将尊享连续包月会员特权,自动加入连续包月计划”等协议,用户只要付费就相当于同意了协议条款。
套路三:“自动续费”成了唯一选项
掘金网充值某社交平台会员时,充值界面只有4个套餐,分别是“连续包年”“连续包半年”“连续包季”“连续包月”,在套餐下方的小字自动续费声明中,写着“如需取消续订,请在当前订阅周期到期前24小时,手动在相关设置管理中关闭自动续费功能。”用户在充值界面没有单独包月或包年选项,一旦选择充值,只能选择自动续费。
三、追责难如登天?
事实上,对于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相关问题,国家已有相关规定。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针对自动续费问题,更是早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公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提出过相关要求,例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且不得默认勾选,需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尽管相关规定已经出台,但仍有平台对此阳奉阴违,而且一旦免密支付导致的盗刷行为发生,用户想要向平台方和商家追责,几乎难如登天。
例如追责过程中,平台往往会以得到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如果用户要证明平台没能履行应尽义务,例如协议设计不合理、风险预警不足、风控措施失效等,必须经历复杂的举证流程,且需要承担高额成本。
而在一些盗刷案例中,各个环节暴露出风控缺失的严重问题,也令人心惊。
例如,据媒体报道,在苹果账号盗刷事件中,链条出现了严重的风控真空。支付机构误认为苹果系统足够安全,因此放松了自身的风控;银行则认为来自支付宝、微信的请求已经过风控,也不再额外审核。最终,不法分子的盗刷行为无人拦截。
平台方理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充分尊重消费者在支付上的自主权,并在免密支付和自动扣款相关功能上尽到提请义务。而支付机构和银行则需要加强风控措施,确保对异常交易实施重点监控,多方共同守护消费者的钱包。
四、关闭自动续费教程
那么问题来了,平台给到的价格那般诱人,如何在享受“自动续费”优惠价的同时,又避免掉入其陷阱中?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不能疏忽。
既然想薅平台的羊毛,那就要避免在尝到甜头后忘记退订,务必要在自动扣款的期限到来前,将服务终止。
至于各大主流平台如何关闭自动扣费,掘金网特意汇总了一番。
1、支付宝:依次点击“我 - 设置 - 支付设置”后,可以在界面中看到“自动续费 / 免密支付”的入口。点击进入后,可对自动续费、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的商家进行管理,把不需要的关闭。
2、微信:依次点击“我 - 服务 - 钱包 - 支付设置”,可以看到“自动续费”的选项。点击后,即可看到已经开通自动续费的商家列表,如有不需要的,可选择“关闭扣费服务”。
3、淘宝:在“我的淘宝 - 设置 - 支付设置”中,可以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的渠道、先用后付和先采后付。
4、京东:在“我的 - 设置 - 支付设置”界面,可以关闭小额免密,并取消先享后付免密 / 扣款。
5、拼多多:点击“个人中心 - 设置”,能看到免密支付设置和先用后付设置两个选项,分别点击即可将不需要的服务关闭。
6、美团:依次点击“我的 - 设置 - 支付设置 - 小额免密”,进入到身份验证页面,输入支付密码进行验证,进入到小额免密页面,点击“小额免密支付”右侧按钮关闭。
7、苹果订阅:在 iPhone 的设置 App 中,点击顶部 Apple 账户后选择“订阅”。在订阅界面中,可以查看并管理订阅的项目,若有不需要则可取消。
另外,包括抖音、外卖、打车等 App 都支持自动扣款服务,大家均可以在设置中找到管理自动扣款或免密支付的选项。
统统关闭后,就无需再担心被扣费,巴适得很。
写在最后:
此外,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
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掘友们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特别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
同时,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自动续费功能。
此外,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把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置,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
掘金网偶尔会遭受攻击访问不了,为防失联请加掘金网微信《加微信》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在加我的时候,一定要备注自己的来意,否则一律不通过,望谅解,谢谢。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 小公司该不该看重规章制度?(0)
- 2023: 本地家政公司,这样做可以年赚30万(0)
- 2022: 抖音内测图文内容一级流量入口,向创作者开放流量分成(0)
- 2021: 彩虹工具箱:超实用的生活工具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