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AI写作成为很多人都尝试过的一项功能,不光是写博客、写论文、写运营文案,连情书、检讨书都能用AI代写。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AI写出来的文章"味道"太重,一眼就能被人识破。
我们知道,用AI生成的文章,大多数都有着明显的"痕迹":非常相似的风格、过于规整的结构、机械化的表达、缺乏个性的语言...这些都让AI文章散发着一种脱离人类真实情感和语言直觉的味道——我们姑且叫它“AI味”。
为什么AI生成的文章有AI味,主要因为AI是基于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而成的,这使得AI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之后,可以预测最可能的单词或句子结构,同时,AI生成的内容常常条理清晰、段落简洁,句子结构非常严谨,缺乏人类写作的那种层次感,导致“AI味”非常明显。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已经离不开AI写作,那怎么才能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换句话说,怎么“去AI味”?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几招实用技巧,让AI生成的内容更像是出自人类之手。
一、优化提示词:怎么写提示词,决定了AI的灵魂
很多人写提示词(prompt)的方式,就像在点外卖:“来一篇关于网络隐私的科普文,结构清晰,语言通俗。”
这种简单的提示词当然能出结果,但结果就像快餐一样,吃得饱,但吃不出滋味,更别说要写出什么“爆款”或者“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比较简单的AI提示词框架是:角色 + 背景 + 目标 + 需求 + 限制条件 + 参考示例。
角色:明确AI扮演的身份,如“政策分析师”或“客户服务专家”。
背景:提供任务背景,提升AI理解能力,如“在2025年政策背景下”。
目标:明确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或结果,如“生成报告”或“优化流程”。
需求:详细说明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风格、格式等。
限制条件:如果有任何限制条件,比如时间、字数、预算等,需要说明一下。
参考示例:如果可能,提供类似的示例或参考,帮助AI能更好地理解需求。
根据上面这个AI提示词框架,我们就有了一个用AI写文章的实用提示词结构模型:
你是【角色】,现在需要写一篇【目标】的文章,风格偏【语气风格】,使用的语言要【口语/书面/幽默/专业】,输出形式是【格式要求】,限制条件是【限制条件】。内容参考如下素材:【参考示例】
比如,我们要写关于隐私保护的一篇博文,用这个模型的提示词会是这样:
你是一位中文科技类博客写手,写作风格偏个人化,有吐槽,有观点,像在和读者聊天。现在请你写一篇博客,讲述普通网民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尽量引用真实案例,适当穿插自己的评论和经验,语言要轻松自然,避免AI痕迹明显。格式采用博文形式,有标题、小标题和段落,内容参考以下文本:XXX(附上自己的材料)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提示词不仅给出角色和任务,还设置了风格、语言、格式和素材,相当于给AI搭了一个舞台,它只需要发挥就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可能“像人说话”,而不是“机器背稿”。
二、喂AI吃人话:素材越真,文章越像
很多人用AI写作的第二个误区是:不提供素材。
比如你要AI写一篇关于《网民如何保护隐私》的文章,你没有给它任何你的真实经历、观点、用词偏好,那它只能从训练库里“凑素材”。于是你看到的文章就是——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网民在上网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熟吗?是不是像你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范文开头?
所以你得喂它吃“人话”。
你得告诉它:“我2012年就开始在网上写博客,那时候隐私意识还很淡。我曾经因为用弱密码,被盗过博客账号,文章全被删光,现在都后悔没早点启用两步验证。”
这种素材和细节,不仅让文章显得真实,也能激发AI写出更多有温度的句子。
别忘了,AI很会模仿。如果你给它“冷冰冰”的资料,它也只能继续“冷冰冰”。但如果你给它的,是有烟火气的东西,它也能模仿得像模像样。
因此,给AI喂料就是,先自己写点素材、语气、背景,或者把自己写的旧文章喂进去,让它参考语调、结构、用词风格。
喂得越细,它回馈得越准,AI其实很像家猫,你不主动,它就不理你。
三、“套话结构”是AI味来源之一
在结构上,AI特别喜欢三段论:引入——分析——总结。尤其在中文里,“首先……其次……最后……”几乎成了AI写作的标配,在语言上,AI容易陷入一些模式化的语言。
想打破这种“套路感”,你得做点个性化的工作。
比如:
用第一人称代入(比如“我以前怎么做,现在怎么做”)。
手动调整AI生成的句子,删掉过于复杂的术语,加入你的个人风格,比如口语化的表达或独特的比喻。 多次迭代,直到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
要求AI避免特定词汇或句式,比如,在提示词里,加入如下限制:
要求
-文章禁止使用的词汇如下:
```
1、递进关系和逻辑词汇
- 然而
- 此外
- 总之
- 因此
- 综上所述
- 例如
- 基于此
- 显而易见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可否认
- 从某种程度上
- 换句话说
- 由于……原因
- 尽管如此
- 由此可见
- 因此可见
- 不可避免地
- 事实上
- 一方面……另一方面
- 显著
- 通过……可以看出
- 在此基础上
- 尤其是
- 根据……
- 基于以上分析
- 毫无疑问
- 值得一提的是
- 相较于
- 可见
- 因此可以推断
- 进一步而言
- 如上所述
- 结合实际情况
- 综合考虑
- 在此过程中
- 进一步分析
- 在一定程度上
- 相反
- 尤其值得关注
- 从而
- 上述
- 这表明
2、结构词汇
- 首先
- 其次
- 最后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另外
- 再者
- 接下来
- 然后
- 最终
- 进一步
- 由此
- 因为
- 所以
- 由此可见
- 总的来说
- 总结一下
- 简而言之
- 结果是
- 如前所述
- 在此基础上
- 总之
- 说到最后
- 当然
```
四、我自己常用的“去AI味”操作流程
既然是经验分享,那我就说说我自己在用AI写作时的一些套路,供你参考:
开头手动写:不让AI写开头,自己开一个好头。
正文结构用提示词控制:我会设定“以我自己角度展开叙述”、“加入一些轻吐槽”、“使用比喻”。
我常用的提示词如下:
使用简单和通俗易懂的词汇,不要使用专业术语,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
要使用短句,不要使用长句,不要冗长描述。
使用口语化、接地气、人情味、富有情感等等语气。
段落过度要自然、逻辑清晰。不要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最后”这些副词和过渡词。
文章中要加入更多具体的例子、生动的描述和细节等。
对于AI写的内容,自己再修改一遍,尽量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废话。
五、写文章还是要回归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说什么?
最后我想说,AI是工具,不是替代品。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节省时间,但内容的“灵魂”永远只能靠你自己给。
AI帮你堆词、排版、润色,但观点、态度、观察、体验,但绝对不能让AI主导你自己。
真正有感染力的内容,从来不靠“技巧”,而是靠“诚意”。
所以别指望AI帮你完成全部写作,它只是你写作路上的一个小工具。而真正的武器,是你自己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建议掘友们都能去搭建一个网站《原因》,普通的建站很简单,我们可以依靠专门的建站软件来实现《教程》。自己如果实在无力拿下的话,完全可以付费来给你搞定的,掘金网目前就提供这样的付费技术支持服务《去付费》,花钱不多可以买个保障和安全,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掘金网。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 揭秘:“买卖对公账户”赚钱背后的内幕(0)
- 2023: 职业建议:第一份工作做什么?(3)
- 2022: 今日清明节气:青柳在窗前,故人在心间(0)
- 2021: 炫富产业链下的“朋友圈土豪”之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