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育儿补贴政策有多疯狂?有效果吗?

2025年8月11日18:00:00 发表评论

"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当代年轻人的三不主义让全球政府都慌了神。

面对急速下跌的生育率,各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撒钱大赛"。

从东亚的日韩到北欧的瑞典法国,再到咱们这儿,一场全球性的"用钱换娃"实验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问题来了,钱真的能换来孩子吗?

全球的育儿补贴政策有多疯狂?有效果吗?

一、日韩生育补贴实验

先说说日本。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其他国家还在为人口大增长头疼时,日本就敏锐地意识到了危机。

从那时起,这个岛国就开始了一场长达30年的生娃补贴,政策之详细、补贴之丰厚,堪称教科书级别。

现在的日本,光是生个孩子就能拿到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的"开张费"。

孩子0-3岁每月1.5万日元(约人民币735元),3-18岁每月1万日元(约500元),生三胎及以上的家庭直接翻三倍。

这还没完,育儿假津贴前180天给你原工资的67%,后面还有50%。

算下来,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政府要补贴几十万人民币。

日本政府甚至亲自下场当"月老",出钱出力组织相亲活动,生怕年轻人连结婚都懒得结。

此外人工受孕、试管婴儿也都纳入医保,总之就是"生!怎么都得给我生!"

那效果怎么样呢?

虽然生育率并没有止跌回升,但是下跌的速度明显被延缓了。

从2000年的1.36,到2024年的1.15,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生育率只下跌了0.21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

点击看大图▼

全球的育儿补贴政策有多疯狂?有效果吗?

相比之下,邻居韩国就惨的多了。

直到2000年,这个国家还对生育率下降不以为然,觉得90年代的反弹说明"问题不大"。

殊不知,那只是人口惯性的回光返照——7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孩子们到了婚育年龄而已。

等韩国人醒悟过来时,也就是2004年,生育率已经跌到了1.1,成为全球垫底的存在。

韩国政府也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在2005年开始进行育儿补贴。

但效果却不大,因为补贴覆盖的养育成本,还不足5%。所以韩国的生育率一路跌到了2023年的0.72。

这下子,韩国终于彻底慌了。

2024年1月,韩国保健福祉部宣布大幅提高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父母的补贴。

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获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补贴。

1至2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得到50万韩元补贴(约合人民币2500元)。

一次性生育奖励第一胎约1万人民币,二胎约1.5万人民币。

更疯狂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加码。

仁川市直接开出55万人民币的"生娃奖",韩国富荣集团宣布向2021年后生娃的员工每胎发1亿韩元(人民币约54.1万)的生育奖金。

奇迹出现了。

2024年韩国新生儿人数达到24.2万,比前一年增长3.1%,结束了连续8年的下降趋势。

九年来首次正增长!

虽然总和生育率依然只有0.75,但至少止住了自由落体的趋势。

这个结果让全世界都震惊了:原来大量砸钱真的管用?

二、全球"撒钱换娃"大比拼

法国,欧盟的生育冠军。

法国人向来浪漫,连鼓励生育都显得优雅从容。

他们的策略不是大手笔的一次性奖励,而是细水长流的全方位保障。

从怀孕第6个月开始,法国准妈妈就能拿到近1000欧元的生育津贴。

孩子出生后0-3岁每月200欧元,3-6岁的保育津贴最高每月400欧元。

多子女家庭还有额外津贴,从100到500欧元不等。

最厉害的是,法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

这种"从摇篮到就业"的全程福利,让法国的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成为欧盟的生育率冠军。

瑞典的做法更加前卫。

16岁以下的儿童,每个月有1250克朗(约人民币930人民币)的补贴,多子女家庭还有额外的补助。

此外,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免费的,如果不想上幼儿园,还可以领取补贴后,在家照看孩子。

不仅如此,他们提供480天的带薪育儿假,父母各有90天的专属配额——也就是说,爸爸和妈妈都必须至少休90天。

这种强制性的"奶爸文化"效果显著:父亲休假率超过30%后,二胎生育概率提升了25%。

事实证明,当男性真正参与育儿时,家庭生育意愿会显著提升。

瑞典的生育率稳定在1.7左右,在发达国家中显然名列前茅。

咱们这儿其实也进行了补贴实验。

四川的攀枝花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发放生育补贴的城市,对二胎、三胎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至3岁。

别小看这500块钱,在攀枝花这种最低工资1650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元的城市,这笔钱的购买力不算低了。

效果当然也是立竿见影:攀枝花生育登记数量同比提升18%,常住人口连续4年正增长。

湖北天门的故事更加传奇。

这个90年代末生育率一度跌到0.9的城市,凭借生育补贴政策实现了惊人的逆转。

二孩家庭总补贴9.63万元,三孩家庭16.51万元。

结果是什么?生育率从0.9飙升到1.87,成为湖北省生育率的表率。

简直是"补贴有效"的典型案例。

三、补贴不是万能的,但不补贴却是万万不能的

从各国的数据不难看出,补贴虽然没有让生育率大幅提高,但确实可以延缓生育率的下降,而且补贴的越早、补贴力度越大,往往效果越好。

法国的育儿补贴可以追溯到1918年,瑞典的补贴是1974年开始的。

此外,法国和瑞典的补贴能覆盖育儿成本的15%以上,而日韩的补贴覆盖率不足5%。

尤其是韩国,家庭的平均每月养育成本占家庭支出的30%(约人民币5000元),如果只给个几百块的补贴,确实是杯水车薪。

所以各个国家目前都在加码,毕竟人是一切的基础。

再说说咱们这儿。

虽然目前的补贴还不多,必然会有人觉得是杯水车薪,但总比袖手旁观要强得多。

而且任何一笔普惠性的钱,都是对低收入人群实实在在的帮助。

此外,万事必须先得有开头,才能改进,口子既然已经开了,后面应该就会越开越大。

写在最后:

这场全球性的"用钱换娃"实验,已经到了中场,各国的经验也已经很清楚了。

咱们这儿的后续能有多大力度,抄谁家的作业,补贴的效果会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咱们这儿”不生娃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没钱”,你觉得呢?

Tips:

欢迎大家加掘金网微信《加微信》,加微信请备注“城市+行业”,我会在朋友圈更新日常思考,分享一下创业感悟和经历,可以围观朋友圈,但不闲聊。

全球的育儿补贴政策有多疯狂?有效果吗?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生财研究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qqdyebt/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