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一条最基本的公理:
当我们谈任何一个行为的时候,
必然要谈随之而来所付出的代价。
道理都懂,但一旦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层面,有人便思路不清楚了——既想要甜头,又不想付出代价。
1
比如有读者后台问我,就快大学毕业了,父母让他回老家做老师,路都铺好了,但他不愿意,可又迫于父母压力不得不回去... ...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目前父母对自己还有资金支持吗?
他说,有,而且给的钱很多。
那方案就比较简单,口头上说不愿意完全是可以的,接下来需要用行为支持自己 的“不愿意”。
第一步就是做到经济独立,不再问父母伸手要钱。
这是你需要的自由,也是伴随着自由的代价。
你不能一边管父母要钱,一边责怪他们管你太严。
硬实力不够,身段就得软。
不能拿钱的时候很软,申请自由的时候又很硬。
这是耍流氓。
2
还有一个特别土味的问题:找工作要不要找自己喜欢的?
标准答案更土:看情况。
你让一个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经济尚未独立的人,去一味追求自己喜欢的工 作,这是在犯罪。因为这件事一旦失败,他做不到,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很高很高的。
要是一个身居高位,经济基础雄厚的人,某一天开悟了,说现在这份工作已经无 法满足我了,我要追求我的真爱工作,你如果拦着他,也是在犯罪。
到底要不要找喜欢的工作,取决于你是否能承受得起相应的代价,是否有去追求的成本。
3
除去少数天才,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多半要拼命试错。如果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至少可以在和外界的碰撞中发现不想做的事。趁年轻一个个去碰,去试,此刻支撑你的资本是年轻的生命力、时间... ...
到老一点再去试错,并非说不能,而是此刻的代价要比年轻时付出的代价重太多。
衰弱的身体、
疲惫的灵魂、
年事已高的父母、
难以抽身的社会关系、
还有老婆孩子... ...
一把年纪老菜皮了,还追求什么。就算心有余,力也早就不足了。
4
我比较反感生活里的一类人,特作的那类。
比如选择了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典型的是公务员。工作稳定,就是没激情。
整天抱怨工作内容单一,应酬喝酒,人生失去价值感... ...
你要跟他说:“那你辞职不就好了。”
人说辞了干嘛,这工作多稳定啊,先做着。
你能从他们的话里感受到些许不甘,却又没有抽身离开的勇气,没事还要呻吟一两句,抱怨一两句。
既然入了这个局,就得尊重游戏规则,不然就别入,入了就别抱怨……
还有比如去创业公司上班,却抱着不加班的期待。
比如刚成为自由职业者不久,就又开始思念起体制内的稳定,觉得每个月拿拿固定工资也挺爽的... ...
反正这批人的共性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望着盆里。
一个劲只想着拿好处,没思考过代价问题。
5
在个人的决策系统里,
有两个池子应该永远被看到。
一个是意愿池,一个是代价池。
把意愿和代价的关系搞清楚,
人生一半的困惑会自动消失。
我们喜欢谈自由,不喜欢谈代价。
避而不谈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自由很贵很贵,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很多很高。
多数人的问题是想要的太多,能付出的太少。
比如问现在的年轻人梦想是个啥,一言不合就说35岁实现财务自由,都想宅在在家里天天不上班。
但他们不会意识到这种自由的背后,都有高昂的代价在支撑。
平时人人嘴上都挂着爱自由,但真实的自由却令人恐惧。人们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爱自由。
人们只是单恋着对于自由的想象。
一旦真的面对自由这个庞然大物,他们便会清楚,每一份自由的背后,都早已标好了价格。
做副业长期赚不到钱的话很容易放弃,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新手刚入行的时候期望值都比较高,以为进来就马上能赚到钱,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很多新手都没能坚持到赚钱的时候。因此,我在朋友圈《加微信》会给大家推荐一些破零项目,钱虽然不多,但是我觉得能让很多新手做副业的信心不那么容易被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