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害惨了打工人

2024年9月2日18:00:44 发表评论

中秋和国庆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很多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出门旅游。

尤其是趁着《黑神话:悟空》的热度,很多人报名了山西古建筑游,这些景点很分散,适合长假慢慢游览。

然而很不巧的是,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又有调休,这就导致调休后的放假安排非常复杂,让人看不懂。

所以今天“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上了热搜,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什么,对照调休日期才看明白:

中秋节的放假时间为9月15日至17日,但为了弥补假期,需要在9月14日(星期六)上班。而接下来,国庆节的放假安排为10月1日至7日,但为了补班,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也需要上班。

所以先是9月9日-14日上六天班,9月15-17日中秋放假三天,然后9月18-20日上三天班,9月21、22日正常双休,9月23-27日上五天班,9月28日周六休息,9月29日、30日上两天班,10月1-7日国庆放假,10月8-12日上五天班,10月13日周日休息。

调休,害惨了打工人

这种安排过于烧脑,不知道我这么解释读者朋友们看懂了没,但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为此吐槽调休的复杂,把“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顶上了热搜第一。

这种复杂而烧脑的调休,令人考虑休假的时候都烦心。

调休缘何让人痛苦?

调休从1999年开始,已经伴随国人走过了25年。争议当前,调休是否该做优化?如何才能让这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在理性的讨论中得到进一步解决?值得我们探讨。

事实上,调休让人痛苦,是有科学根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会严重危害健康。数据显示,每周工作55小时及以上的人,患中风的风险增加35%,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7%。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加班还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胆囊疾病等发生风险的增高。长期的加班,甚至会扰乱人体的DNA修复机制,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除了让身体更疲惫,调休导致的超时工作还可能从心理上让我们感觉更痛苦。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损失厌恶”来描述这类痛苦。损伤厌恶指的是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让人更加难以忍受。比如,老板口头上答应给你200元红包(额外奖励),但最后只给了100元。你或许不会为手里的100元开心,而会为损失了“你本该有的那100元”而失落。

调休也是一样的,虽然获得了假期,但我们关注的还是自己被“夺去”的双休日,这种痛苦和失落甚至会盖过放假的愉悦感。

调休从何而来?真的一无是处?

调休真的一无是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调休是怎么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4个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2天),共7天。然而,一年到头长假少,一天不够来回,很多人只能在春节回趟家。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火车车次少、周期长、载客量小,春节回家还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通宵排队买票,忍受候车的等待与煎熬,在汹涌人潮中挤上车,路上再耗费大半时间,才能风尘仆仆地赶到家。

调休的诞生是基于现实国情和回应群众期盼的考虑。为满足群众休息休假和团聚省亲需求,缓解春运压力,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变得强烈,1999年,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这便是调休的最早由来。

2007年后,全国法定节假日增至7个: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时间依照农历确定,元旦、劳动节和国庆节依照公历,清明节依照节气。节假日与双休日不能“无缝衔接”,若没有调休,那么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就会间隔一两个工作日,导致假期“碎片化”,这会造成诸多不便。

试想,在完整的五天工作日间放一天假,再接着上班,手头进行一半的工作是否能等上班再完成?还是会造成仅有的一天假也在加班中度过?比如2023年清明节,正值周三,没有调休,导致许多人没时间回老家扫墓。还有人说,清明只放一天假不够用,爬完山祭完祖,累了一天又要接着上班,没时间休整。

针对调休,有关部门曾公开回应,“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作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所以,调休有它的进步意义。20多年来的调休实践,本身就是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约束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结果。在一个人口14亿多的国家,大到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到一项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都是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调休的产生也不例外。

“凑假”模式能否改进?

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舆论层面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对于调休“凑假”模式,意见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调整的呼声非常高。究其根源,在于调休“凑假”模式是没有增加大家的假期总量,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让公众在享受假期之后就必须“还债”,把欠下的工作日给补上。

这种模式的导向很明显,不是为了让公众真正“休息”,而是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动消费经济。所以公众对此意见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事实上,从全球各国的公共假期来看,中国的假期并不算少。若不计调休,中国的公共假期包括:元旦1天(1月1日)、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1天(5月1日)、端午节1天(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1天(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3日),共计11天,与大部分欧美国家基本持平。不过,在加上职工的带薪假期后,中国职工全年的总假期数便不及全球多数国家。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表示,从需求和供给的对照可以看到,现行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在时间格局上确实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下半年的法定节假日太少,假期之间的衔接较差,分布不够合理。

程超功指出,增加法定节假日,特别是下半年的节假日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挖掘。

一个是传统节假日(含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之前不放假的可以考虑放假(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另一个是针对暑期等旅游消费旺季可以增加专门的假日。

打工人何时能真正多享一日闲?

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不管怎么调休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调休制度现在面临争议的原因,与其说是调休制度本身存在先天性不足,不如说是社会发展变化产生了新情况。很多网友吐槽调休制度,不一定就意味着不调休有多好、调休有多么不好,而是通过吐槽,表达出了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对休假的需求、对旅游的渴求更加理性多样,更希望通过休假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方面,部分人会选择在假期出游,舟车劳顿后回到工作岗位还要连上六天班。同时,同一时间段的集中出行,还会导致抢不到票、高速堵车、机票酒店涨价、景区景点爆满等情况,也使得人们的出游体验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单休、轮休或需要假期值班的人来说,调休可能把原本仅有的一天休息也“调没了”,调来调去最后落得没有假期、无法休息。连续几周的劳累,让民众无法得到“充电”。

为什么就不能给打工人多放一天假呢?为什么非要“调”这一天呢?多上这一天班真的会有很大的不同吗?

多一天假期,意味着民众可以有更多时间缓解压力、调整状态,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投入后续工作。多一天假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远方旅行,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可以让他们更加安心陪伴家人,增进亲情,弥补平日因忙碌而缺失的家庭时光;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自己的爱好,释放自我,提升生活品质……这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众的假期需求至关重要。充分尊重劳动者权益,给予他们合理的休息时间,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之一。当民众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他们将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合理的假期安排也更有助于促进消费,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写在最后:

希望相关部门能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的天数,或者探索更加灵活的休假方式。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民众争取更多真正属于他们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Tips:

做副业长期赚不到钱的话很容易放弃,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新手刚入行的时候期望值都比较高,以为进来就马上能赚到钱,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很多新手都没能坚持到赚钱的时候。因此,我在朋友圈《加微信》会给大家推荐一些破零项目,钱虽然不多,但是我觉得能让很多新手做副业的信心不那么容易被打垮。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中国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tiaoxiu/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