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2025年7月28日12:00:00 发表评论

BOSS招聘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三年曝光五次涉黄事件,回回没下文。

一、“剧烈撞击45分钟”,BOSS直聘又摊上事了

“曾承受领导长达45分钟剧烈撞击。”

就在近日,BOSS直聘一则求职自我介绍引发轩然大波。

据悉,23岁的应聘者“王某香”,自称来自人大播音主持专业、曾任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并在自我介绍中赫然写下这句让人“绷不住”的描述。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招聘方在询问“撞击”具体含义后,她更直言“就是papa”,以一种露骨到荒谬的方式,暗示可以与上司发展不正当关系。

更离谱的是,对方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还发出了面试邀请。

点击看大图▼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小红书)

这场“一个敢写,一个敢问”的迷惑行为,很快冲上热搜,BOSS直聘被网友群嘲为“线上招嫖平台”。

更有网友调侃道:除了找不到工作,什么都能找到。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微博)

而在事件发酵后,人们发现求职者的身份信息纯属杜撰。

头像为盗用山东某模特李女士的照片,学历、经历均查无此人,所声称的“山东德州电视台”也已澄清并报警处理。

目前,李女士本人已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称正准备追究侵权与网络暴力责任。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小红书)

对此,BOSS直聘方面回应,招聘信息平台是有专人进行审核的。针对涉黄信息如何绕过平台审核,平台审核机制是否存在漏洞等问题。

尽管事后平台已封禁相关账号,但对于舆论而言,这场“情色求职闹剧”远未结束。

因为它暴露的不仅是求职者的下限,更是平台的底线。

二、狂打“擦边球”,招聘成了招嫖?

BOSS直聘的“直聊模式”极大提升了求职效率,让求职者可以绕过层层筛选,与老板直通车式沟通。

但凡事一体两面,这种模式也为一些打着“工作”名义的灰产行为提供了隐蔽渠道。

当平台监管不到位,所谓的高效就可能变成一种失控。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王某香”的擦边信息并不少见。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微博)

2022年,广州一家企业在BOSS直聘上招聘“VIP秘书”,实则暗示要陪客户睡觉,月薪5-8万;

2024年,一名陕西女生应聘“经理助理”,试岗时被老板直接暗示“要陪睡”;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微博)

就在本月,武汉一女性用户在咨询岗位时被要求“视频通话看腿”……

这些并不是孤例,而是像病毒一样蔓延的暗网式操作。

他们往往打着“私人助理”“生活管家”的幌子,面试地点不是写字楼,而是咖啡馆、酒店、保姆车。

一旦脱离平台审核,聊天内容就是一对一的不设防,尺度大的信息根本来不及拦截。

讽刺的是,BOSS直聘在“安全指南”中明明列出“色情骚扰”为投诉选项,也早已声称采用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机制,

但现实中,这些言语不堪、行为低俗的信息还是大摇大摆地在平台上存活、传播。

为什么会这样?平台不是没有技术能力,而是缺乏主动治理的意愿。

当“情色招聘”反复上演、举报投诉机制流于形式、用户遭遇语言暴力无从追责,所谓“科技赋能职场”不过是一句空话。

打工人寻求的是机会,却被引诱进软色情的泥潭。

而平台则在流量里大赚特赚,却只在事情曝光后“象征性处理”,这难道不是对公共信任的最大背叛?

三、屡陷丑闻,BOSS直聘还能聘多久?

对普通用户而言,BOSS直聘是一个招聘工具;

但对资本市场来说,它是一个赚钱机器。

数据显示,2024年,BOSS直聘实现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长23.6%;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继续增长至19.2亿元,净利润高达5.1亿元,利润率达36%。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BOSS直聘)

这是因为BOSS直聘的核心盈利点,不是求职者,而是招聘方。

在其营收构成中,面向企业客户的服务占比高达98.9%,而面向求职者的增值服务仅占1%。

说白了,只要有公司源源不断地在平台上投广告、购会员、买展位,它就能坐收其利。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BOSS直聘)

更重要的是,BOSS直聘把触角深入蓝领市场和下沉城市。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月活用户已达5760万人,同比大增23.6%;

付费企业客户也达640万家,同比上涨12.3%。这些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人在“毕业即失业”的市场中,把希望押注在招聘平台上。

但信任是双向的。

平台赚着求职者的焦虑,却不认真对待其底线;容忍情色擦边,甚至让虚假身份能对话真实公司;

出了事再删帖封号,却不追查账号源头、不优化筛查模型。

一次次的风波,就像一次次撕裂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判,如果BOSS直聘不正视这一问题,即使再烧钱扩市场,用户的情绪总有一天会反噬品牌。

一旦舆论、监管、法律三箭齐发,它再强大的营收,也可能成为“声誉塌方”的注脚。

四、平台监管失守,职场信任将被谁守护?

曾几何时,我们把“找工作”当作开启新生活的钥匙。

而如今,在BOSS直聘上,它却可能变成一场冒险:信息造假、擦边诱导、面试暗示、账号盗图、骚扰不断……这不是个例,而是平台监管系统性缺位的结果。

有网友感叹:

“薪资待遇都是随便乱写,工作内容随便超纲,上面到处是中介,一不注意,分分钟掉大坑,我该信谁?”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图源:B站)

从行业角度看,这种乱象不是BOSS直聘独有,但它的问题更典型,因为它的“直聊机制”放大了灰色地带的隐蔽性,让监管更难深入。

面对不断曝光的乱象,行业亟需三件事:

第一,平台必须承担实质监管责任,而非“曝光之后封号了事”。

技术手段可以过滤关键词、识别异常信息流动轨迹,也可以通过后台行为建模识别“擦边用户”,但前提是平台真的愿意做,而不是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立法监管需要进一步介入。

当前针对线上招聘平台的监管更多靠平台自律,这显然不够。有关部门应设立黑名单制度、行政处罚机制,对多次违规的平台进行强制整改甚至吊销经营许可。

第三,用户也应提高警惕,尤其是求职人群面对“高薪轻松不合理职位”时要多一份冷静。

平台虽然是服务方,但最终的选择和主动举报也需要用户共同参与。

写在最后:

招聘平台不是娱乐场,更不是灰产流通口。

简而言之,招聘软件不能当皮条客,更不能频频触碰法律红线。

Tips:

欢迎大家加掘金网微信《加微信》,加微信请备注“城市+行业”,我会在朋友圈更新日常思考,分享一下创业感悟和经历,可以围观朋友圈,但不闲聊。

性暗示、踩红线!BOSS直聘摊上大事了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电商最前线”,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xaschx/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