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事故,为什么要找到黑匣子?究竟有多重要?

2022年3月23日18:00:43 发表评论

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云南昆明—广东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目前,各相关职能部门仍在紧张开展搜救工作。

百度直播目前正在直播搜寻现场,有兴趣的可以去关注下: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type=live&action=liveshow&room_id=7218220170  目前还在对生命迹象进行搜寻。

作为重要的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记录了航班飞行期间的许多重要信息,成为破解此次航班事故发生原因的关键。

据国务院调查组3月22日晚间新闻发布会最新透露的信息,目前,救援过程中尚未发现机上幸存人员。发布会还提到,将尽快搜寻机上的两部黑匣子。

那么,黑匣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黑匣子对航空事故调查那么重要?一起来看……

坠机事故,为什么要找到黑匣子?究竟有多重要?

现代黑匣子 来源:新华网

黑匣子是黑色的吗?

黑匣子是航空飞行记录器的俗称,现在一般是橘红色。

二战期间,军用飞机上开始装载航空飞行记录器,战后这一技术应用到民用飞机上,这就是黑匣子的雏形。到了1954年,这一仪器被统一装在一个黑色的盒子里,这便是黑匣子名字的由来。

不过为了事故后便于搜寻,如今黑匣子的外表都使用醒目的橘红色,有的还带有反光条。

黑匣子对航空事故调查有多重要?

黑匣子的正式叫法是“飞行信息记录系统”,一套完整的黑匣子系统主要由座舱通话记录仪(CVR)和飞行数据记录器(FDR)构成,也就是说,一架飞机有两个不同作用的黑匣子。

座舱通话记录仪可以记录飞机上发生的各种通话,它有多组音轨,可以分别记录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塔台的通话,驾驶员之间的对话,机长、空乘人员对乘客的广播,各种异常声音和驾驶舱内各种声音,可以为调查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提供帮助。

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记录各类飞行数据,包括飞行姿态、飞行轨迹等共200多种数据。飞机上遍布各类传感器,他们将数据发送到飞行资料记录器,再由飞行资料记录器记录下来,飞行资料记录器就像一个事无巨细都要记下来的记录者,为分析空难事故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黑匣子会不会损坏?

黑匣子并不大,重量只有几公斤,尺寸只有一般抽屉的三分之一大小。

现代的黑匣子耐高温高压,可承受最大3400G过载持续冲击11毫秒,可经受1100℃的高温长达一小时,在海水中浸泡几个月仍能保证内部资料的完整性。

黑匣子一般放在机尾最安全的部分,也被放入同样特殊的安全容器中,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进入21世纪后,黑匣子的存储介质也从磁带变成了现如今更加可靠的固态存储芯片,可以存储长达两个小时的音频和25小时的飞行数据。

搜救人员一般如何搜寻黑匣子?

黑匣子在水下主要靠水下定位信标进行定位。黑匣子会以固定频率向外发射一个脉冲信号,黑匣子内置的电池可以供其连续工作30天,搜救人员会使用声纳探测仪探测其位置,之后再进行打捞。

而坠毁在陆地上的黑匣子则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搜索,找到飞机坠机地点后,利用黑匣子外表明亮而又独特的颜色和反光标识进行搜寻,搜救人员也可以依靠更多的搜寻设备(比如多旋翼无人机)进行搜索。

不过此次空难的坠毁地点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可以说搜救任务要比通常搜救更加困难。

另外,寻找黑匣子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很多的飞机失事以后,我们都没有听说找到黑匣子的信息,包括之前的马航MH370,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因为飞机失事以后在下坠的过程中如果飞机解体的话,由于强大的气压和风力的原因可能把黑匣子吹到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内,所以搜索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黑匣子被找到,数据要多久才能提取出来呢?

每次空难的原因及破坏程度都不尽相同,调查人员可能需通过清洗、真空干燥、数据下载、修复读取等步骤来解读黑匣子信息,如果顺利该过程最短可能需要数周。

写在最后:

最后来说说这次出事的飞机,是波音公司的737,是波音公司1958年底宣布设计的双发中短程飞机,平均每1.5秒就有一架737飞机起飞,任何时候一直会有50万名旅客乘坐2900架737飞机在空中飞行,超过184亿次旅客乘坐过737飞机,737飞行超过1190亿公里、一共有1.89亿次飞行、2.75亿飞行小时、相当于1架飞机连续31400年不间断飞行。可见这个机型还是很成熟的。

Tips:

做副业长期赚不到钱的话很容易放弃,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新手刚入行的时候期望值都比较高,以为进来就马上能赚到钱,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很多新手都没能坚持到赚钱的时候。因此,我在朋友圈《加微信》会给大家推荐一些破零项目,钱虽然不多,但是我觉得能让很多新手做副业的信心不那么容易被打垮。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zjsghxz/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