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条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只有大企业会有,常见的象那些不超过10个员工的小型企业一般都是工资表签字或银行直接发放。但根据中国现行劳动法规,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是必须要向员工提供工资条的,这是法定义务而非可选项。

一、法律依据与强制性要求
(一)《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姓名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即工资条)。
根据上述条款,企业不给员工发工资条,违法。
除此之外,《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公司需向员工展示收入明细及个税扣缴情况,而工资条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
那公司给员工发的工资条,必须包括哪些内容呢?
收入项: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
扣除项:社保、公积金、个税等;
其他项:发放时间、签名确认等。
(二)工资条的法律意义
1、保障知情权。工资条需列明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社保公积金代扣、个税等明细,帮助员工核对工资准确性。
2、维权证据。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工资条是证明工资构成、加班费、社保缴纳基数等争议的核心证据。例如:
未提供工资条可能导致员工无法举证加班费被克扣或社保少缴(如案例中员工因无工资条无法维权)。
3、监督企业合规。通过工资条可核查企业是否足额缴纳社保、是否存在违规扣款等。
二、企业不发工资条的法律后果
1、行政处罚
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企业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能对企业处以罚款(如广东省规定最高罚款2万元,法人最高罚1万元)。
2、员工索赔权利
若因未提供工资条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如工资被克扣、社保少缴),员工可要求企业赔偿损失,甚至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N倍月薪)。
三、工资条的发放形式与内容要求
1、形式要求
纸质或电子形式均可。电子工资条(邮件、企业APP推送等)合法有效,但需确保员工可随时查阅且信息完整。
需留痕存档。企业需保存工资条记录至少2年,以备劳动争议举证。
2、内容要素
姓名、工号、部门、发薪日期;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津贴、补贴等,以及扣款明细包括社保、公积金、个税、请假/迟到扣款等,然后是实发金额、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工资等。
四、员工维权步骤
若企业拒绝提供工资条,员工可采取以下行动:
1、第一步:主动索要
书面或口头要求HR/财务部门提供工资条,明确法律依据(如《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2、第二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携带劳动合同、工资转账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监察部门将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可处以罚款。
3、第三步:申请劳动仲裁
若因工资条缺失导致权益受损(如工资克扣、社保少缴),可申请仲裁,要求企业赔偿差额及经济补偿。
4、第四步:法院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五、相关法律法规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 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 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3、《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4、《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 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 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写在最后:
可见,工资条是法律规定的必选项,企业不发即违法,员工可依法维权。建议企业主动合规,员工保留证据(如转账记录、沟通记录),及时通过劳动监察或仲裁维护权益。
掘金网偶尔会遭受攻击访问不了,为防失联请加掘金网微信《加微信》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在加我的时候,一定要备注自己的来意,否则一律不通过,望谅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