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签”来了!下次逛超市,不妨多扫一个码

2025年9月13日18:00:00 发表评论

长期以来,“看不清食品标签”是消费者心里的一根刺。

比如,“配料表看不懂”、“生产日期找不着”、“营养成分字太小”等等问题。

因为,传统的实体标签,版面有限,导致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想说的太多,能装的太少;想让消费者看清的,偏偏藏在角落。

为解决这一痛点,“数字标签”来了。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

很多人听到“数字标签”会好奇:它到底是什么?和我们买食品时看到的实体标签有什么关系?对企业和消费者又意味着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

一、数字标签让食品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预包装食品?

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换句话说,除了生鲜类的食品,其它基本都是预包装食品。比如饮料、零食、面包等。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避免不了购买一些预包装食品。

那么,“数字标签”又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进入数字标签页面,然后运用页面缩放、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实现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功能,有效解决标签信息“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的问题。

还有一点很贴心,不能把数字标签变成广告弹窗,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

同时,新规鼓励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

很多消费者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包装上一堆二维码,有的扫出来是活动页面,有的是产品溯源,还有的是客服入口,杂乱不堪。

于是,新规鼓励多码整合,能让消费者一扫就获得商品完整信息,体验更友好。

新规还提出: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如果需要修改或更新,必须记录修改内容、时间、修改者等,保证整个过程可追溯。

这相当于给数字标签建立了“后台日志”。其可追溯性既方便食品安全监管,也能保障信息的静态真实性。

最后,我们再来看,数字标签的核心价值——突破实体标签的版面限制,为企业提供一个近乎无限的信息展示空间。

也就是说,标签上除了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信息等之外,企业可借此讲述品牌故事、透明化供应链、提供科学食用建议等,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信任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标签上的所有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保证客观、科学,不得误导消费者。

总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们很可能会越来越习惯在买一瓶饮料、打开一包零食时,不仅看看背面的配料表,还顺手扫一扫标签,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那么,消费者如何找到“数字标签”呢?

为提升数字标签辨识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设计了数字标签专属logo。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认准以下标志。

“数字标签”来了!下次逛超市,不妨多扫一个码

“数字标签”来了!下次逛超市,不妨多扫一个码

二、会看食品标签的人看的究竟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不太会看食品标签,而食品标签又多暗藏玄机。

在这里,简单教大家两招,让你看懂食品标签的“基本盘”。

1、配料表看排名

想看懂配料表,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看排名: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在食品中含量越大,不过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根据配料表的前几项,就能选出适合自身健康需求的食品。

比如,配料表前3位里有白砂糖、果葡糖浆、蔗糖等配料的食品,建议大家在心里亮个红灯,少买少吃。

再比如在选择粗粮/全麦面包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前1-3位配料,前3位中全麦粉/其他粗粮粉越靠前,说明其粗粮含量越高,通常膳食纤维含量也更高。

至于有些配料表里一长串不好读不好念的添加剂,则无须担心,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对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数字标签”来了!下次逛超市,不妨多扫一个码

2、营养成分看“比例”

营养成分表,主要展示几种核心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但很多朋友不明白,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NRV%代表何意。

我们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每吃100克或100毫升这种食物,就能完成多少营养素的每日摄入任务”。

举个例子:某牛奶中钙的NRV%是15%,也就是说喝100毫升这款牛奶,可以完成每天15%的钙摄入量,而一袋牛奶是250毫升,一袋下肚,就轻松完成了37.5%的每日钙摄入任务。

“数字标签”来了!下次逛超市,不妨多扫一个码

面对一款食品,我们希望它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等营养成分“比例”高一点,而钠、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成分的“比例”低一点。

根据这个原则,就可以在同种类食品里选出更健康的产品了。

三、数字标签背后的“信任经济学”

数字标签的出现,本质上是给信息“松绑”,但更让我们值得思考的是,数字标签背后的“信任经济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实”比“华丽”更珍贵。

当“配料表看不懂”“生产日期找不着”成为普遍困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只能停在包装上的“漂亮口号”,对企业的信任也只能维系在“运气”上。

而目前,蒙牛、鲁花、百事、飞鹤、三元、康师傅、星巴克、双汇、光明等企业积极响应数字标签,本质上是用“透明”为企业信誉背书:

愿意把更多细节摊开,本身就是对产品质量的底气。

而消费者通过数字标签了解“牛奶来自哪座牧场”、“油料作物种植时是否用了有机肥”,这些信息不仅能满足好奇心,更会转化为对品牌的长期信任。

当“扫个码就知道真相”成为消费习惯,市场自会淘汰那些靠“模糊表述”蒙混过关的劣质产品,倒逼整个行业向“真材实料”转型。

写在最后:

从“实体标签”到“数字标签”,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是一场关于“信息透明”的民生突围。

消费者拥有了真正的“知情权”,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感受到了消费时“被尊重”的感觉。

而企业也不再藏着掖着,而是用透明换信任,用信任促共赢。

不久的将来,当你逛超市时,不妨多扫一个码。你看到的可能不只是配料表,更是一个更真实、更温暖的消费世界。

Tips:

建议掘友们都能去搭建一个网站《原因》,普通的建站很简单,我们可以依靠专门的建站软件来实现《教程》。自己如果实在无力拿下的话,完全可以付费来给你搞定的,掘金网目前就提供这样的付费技术支持服务《去付费》,花钱不多可以买个保障和安全,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掘金网。

历史上的今天:

掘金网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微信公众号“晓芳聊财经”, 如有侵权请联系!
  • 本文链接:http://jjsoho.com/szbqll/ 网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