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演唱会”,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词是“花钱”。门票、车票、住宿、周边、吃喝,每一项都在割钱包。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正是这种消费密集、人流爆棚的场景,普通人也可以找到无数切入点,一边嗨一边赚钱。
只需要靠一双眼、一双手、一点执行力,从“演唱会经济”里撕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蛋糕。
第一层蛋糕:演唱会门票代拍
演唱会门票的稀缺,早就不是新闻。特别是当下顶流歌手出场,那是“手慢无”的状态,开票即秒没,哪怕你网速再快,都会被拦在门外。
问题是,想进场的人并不会少,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天然刚需岗位:代拍。
点击看大图▼
这不是黄牛的倒票行为,而是帮你拼手速、蹲预售、抢转票的正规代拍服务。
有些粉丝为了买到票。甚至愿意多花几百、上千元的代拍费。越临近演出,票越难抢,代拍价也越高。
一场演唱会通常不止一次开票,往往有一开、二开、三开,每一轮都能成就一波赚钱机会。
如果你对信息敏感、手速快,还能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或代抢平台,就能吃到这波红利。
第二层蛋糕:妆造服务
别低估粉丝参加演唱会的仪式感。一场见偶像的演出,对他们来说是约会,是朝圣,是一生一次的浪漫时刻。
谁不想在现场拍照发朋友圈、美美的见一下偶像?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化妆造型,这时候,临时化妆师的机会来了。
点击看大图▼
在演唱会附近的民宿、酒店、公寓,随便挂个临时妆造服务的小牌子,以及在小红书发一些笔记,预约就能接到手软。
一个客户100元,热门城市一个周末能安排10-30单,那就是1000-3000元的收益。
这个项目对普通人而言没有太高门槛,只要你有点化妆技术、带点工具、提前踩点,就能搞定。
第三层蛋糕:明星周边
粉丝花钱从来不是理性消费,尤其是在情绪价值极高的现场。荧光棒、周边服装、定制口号牌、手幅、贴纸、应援包……
这些原本成本低到不能再低的物品,到了演唱会周边,就有了溢价空间。
不是每个人都有渠道提前网购应援周边,很多人就是到了现场才意识到需要这套装备。
这时候,如果你准备好货、站好点、喊好话,卖出价格也能水涨船高。
更巧妙的人,还会把自己做的应援物,包装成“限定款”“仅今日发售”来刺激粉丝下单,情绪一上头,几百块也能毫不犹豫掏出来。
第四层蛋糕:租借设备
很多想记录演唱会的人,其实并不想花大钱去买专业设备。比如望远镜、长焦相机、手持稳定器……这些在演唱会现场变成了“硬通货”。
有些人专门准备了几十套设备,在现场蹲点出租,一次几十到上百元不等,不用压货成本,赚的是需求与便利之间的差价。
甚至还可以配套出售一次性电池、小风扇、防汗贴等“演唱会神器”,利润照样丰厚。
第五层蛋糕:场内外摆摊
演唱会三个小时起步,嗓子吼到沙哑、站到腿软是常态。但你知道吗?演唱会是不让带水的,只能在场内高价购买饮品。
一瓶可乐15块,奶茶类的25块,吃的也是翻倍卖!
点击看大图▼
场外就更热闹了,尤其是散场的时候。上万人同时走出场馆,很多人又渴又饿,看到摊子就忍不住掏钱包。
热狗、炒饭、奶茶、炸串……只要你出现在对的位置,连招呼都不用多打,一个小时能卖出平时一天的营业额。
这些摆摊的人,没有人是运气好,他们只是看准了一个核心:哪里有人流,哪里就有需求。
写在最后:
能赚钱的,从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你能不能比别人更快找到人潮聚集的“战场”。
你看,一场演唱会,有人是去追星的,有人是去搞钱的。
我们不是要否定消费的快乐,而是要看到,任何消费行为背后,都有变现的通路,只要你能切换视角、动动脑筋。
普通人赚不到钱,往往不是因为没机会,而是从未认真观察身边的流量在哪里爆发,又该如何参与其中。
演唱会只是一个缩影,未来还有更多这样的“可复制现场”,值得你带着赚钱的视角去体验。
可以下载视频教程(去下载)系统学习,上面所说的项目前期基本看不到钱,做副业长期赚不到钱的话很容易放弃,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新手刚入行的时候期望值都比较高,以为进来就马上能赚到钱,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很多新手都没能坚持到赚钱的时候。加入掘金实战营(去了解)立马就能看到收益,掘金网将用一年的时间陪伴大家去实战各个项目,帮助大家拿到结果。